非靶标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领域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这一期,我们总结了医学方向非靶标代谢组学助力发表的客户文章,包括文章的影响因子、发表的期刊,并附有高分客户文章集锦以供各位老师参考!
文章发表利器-非靶标代谢组学
在医学领域,百趣非靶累计助力发表科研文章99篇。其中IF≥20文章5篇,IF≥9文章23篇,4分以上文章占比达84%。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专注于挖掘、分析代谢物的差异,是这些文章研究路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医学客户文章影响因子
文章发表期刊72个
非靶标代谢组学助力客户在72个期刊上都有发表文章,包括高分期刊《GUT》《Gastroenterology》《Cell Metabolism》等。
在此说明,从项目的检测分析到后续的文章发表,百趣团队会为各位老师提供终身售后服务。面对文章审核时编辑的问题,百趣团队也会第一时间协助解决,以保障各位老师科研文章的顺利发表。
客户文章期刊词云图(IF>3)
医学非靶高分集锦
1.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粪便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改变(点击查看文献原文)
【发表时间】2021
【发表期刊】Gut
【影响因子】23.059
【作者单位】上海仁济医院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评估了IgG4 SC和PSC中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变化,对来自135名IgG4-SC(n=34)、PSC (n=37)和健康对照(n=64)受试者的粪便样本进行了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测序。一部分样本(31个IgG4-SC、37个PSC和45个对照)也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表明,IgG4-SC和PSC具有不同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这可能与疾病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的数据强调了IgG4-SC的独特性。
2. 整合代谢组学特征鉴定导致人肝细胞癌的门静脉血清代谢组学改变(点击查看文献原文)
【发表时间】2021
【影响因子】23.059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发表期刊】Gut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2个队列人群中HCC患者和健康对照的门静脉血液代谢物变化进行综合代谢组学分析,并与肝组织和粪便样本中的代谢物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CC患者的代谢组发生改变,尤其是门静脉中代谢物的改变,提示出某些代谢产物或在HCC发生中起作用。
3. 高脂饮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点击查看文献原文)
【发表时间】2021
【影响因子】22.682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发表期刊】Gastroenterology
【主要研究内容】
发现高脂饮食能通过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代谢改变和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驱动结直肠肿瘤发生,并揭示了其中有潜在关键作用的细菌和代谢物。这些发现为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来预防和治疗高脂饮食相关的大肠癌提供了新思路。
4. Circacc1 调节代谢应激下 AMPK 复合物的组装和激活(点击查看文献原文)
【发表时间】2019
【影响因子】22.415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期刊】Cell Metabolism
【主要研究内容】
ACC1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是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反应中第一步的关键酶。研究发现,血清饥饿条件会激活JNK-c-JUN,而转录因子c-JUN的激活使得ACC1基因更多表达环状RNA分子CircACC1而非线性ACC1 mRNA。CircACC1通过结合AMPK的β1和γ1调节亚基,进而稳定并激活AMPK复合物。AMPK的激活促进细胞中的脂肪酸β氧化和糖酵解。此外,在结直肠癌临床病例中,CircACC1的表达与AMPK的激活呈现正相关。因此,该研究发现了从营养缺乏下的一条JNK-c-JUN-circACC1-AMPK 细胞存活通路。
5. 基于三阴性乳腺癌亚型代谢途径的研究揭示潜在的治疗靶点(点击查看文献解读)
【发表时间】2020
【影响因子】21.567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发表期刊】Cell Metabolism
【主要研究内容】
全面评估了哪些代谢途径改变了TNBC的整体代谢转录谱,并成功地在86种不同代谢途径的基础上确定了三种TNBC代谢亚型。这三种基于代谢途径的亚型(MPSs)具有不同的代谢基因表达、代谢产物丰度、基因组驱动因子以及对各种代谢抑制剂的存活率和敏感性。这项研究分析证明了TNBC的代谢异质性,并使独特肿瘤代谢谱的个性化治疗得以发展。
6. 膳食胆固醇通过诱导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产物的改变而促进NAFLD-HCC 的形成(点击查看文献解读)
【发表期刊】Gut
【发表时间】2020
【影响因子】19.819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主要研究内容】
首次发现了长期的高胆固醇饮食,会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诱导小鼠NAFLD-HCC形成和发展:胆固醇通过肠道菌群的变化使TCA升高、IPA降低,促进脂质积累和肝细胞增殖,从而导致NAFLD-HCC的发展。而通过降胆固醇治疗,可以阻止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HCC。这意味着,调控胆固醇和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可能为以后预防NAFLD-HCC提供有效策略。
7. 时间序列分析研究人在长期密闭环境下的微生态和代谢物变化(点击查看文献解读)
【发表时间】2020
【影响因子】19.819
【作者单位】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发表期刊】Gut
【主要研究内容】
共募集了4位模拟航天员进行180天的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CELSS),一共获取了18个时间的样本,主要包括进舱前(Before)、在舱中(M1+M2+M3)和出舱后(After),其中获取的唾液和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通过将人的多个部位样本的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结果进行联合分析,用于评估人体微生态系统和代谢稳态与密闭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发现人在CELSS居住180天,人体多部位的微生态和代谢出现了一定的动态变化。部分变化与疾病的潜在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且在整个过程中两个不同部位菌群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与Turroni等的发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该研究加强了我们对人在长时间密闭环境下菌群和代谢稳态变化的了解,为未来实现更长时间的CELSS试验或太空飞行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8. 变异的肠道菌群改变了宿主的代谢组从而影响了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功能衰竭(点击查看文献解读)
【发表期刊】Gut
【发表时间】2020
【影响因子】17.943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研究内容】
整合肠道菌群、血清和粪便代谢组多组学数据,建立223名血液透析患者和69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规模队列,以及24名个体的独立验证队列,表明产毒的肠道菌群通过产生有害代谢物加重ESRD临床预后,揭示在未来的临床对照实验(CCT)中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降低患者的尿毒症毒性,提高生存质量或减少对透析治疗和肾移植资源的需求。
有兴趣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进行样本检测分析的老师,欢迎垂询服务热线:400-664-9912。
-
深化合作 | SCIEX全球副总裁蔡俊松一行来访百趣,共探合作新方向近日,SCIEX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蔡俊松先生与中国市场副总监江峥女士莅临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趣生物”)苏州产能中心。此次访问,蔡俊松先生、江峥女士与百趣生物总裁邓军亮先生及市场中心总监程羿淳女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2024-04-16
-
薅羊毛 | 组学推荐,豪礼送不停时光荏苒,百趣生物已经迎来了第12个生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质谱技术在动植物生命科学和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特别策划了一场“推荐有礼”活动,邀请广大科研小伙伴们共同参与,推荐您身边有组学需求的伙伴,成功签单,即可获得丰厚礼品!2024-03-13
-
第37期代谢组学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培训班由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artorius Stedim Data Analytics AB(简称Sartorius Stedim)联合主办,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阿趣课堂第37期代谢组学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培训”课程将于2024年04月20日-25日在上海举办。2024-03-13
-
新品发布 | 全面聚焦,探索一碳代谢新可能一碳代谢通路检测能精准定量生物体叶酸、四氢叶酸等代谢物浓度,为推动妇幼相关疾病研究及LDT转化提供新视角和新可能~2024-03-05
-
新品发布 | 直达CNS, 植需NGM尽管植物代谢组学数据的复杂,但为了解决“多”和“准”的核心需求,小趣特为植物领域工作者推出开工BUFF--植物NGM系列产品。2024-03-01
-
项目文章(IF=27.5) | RIN基因新发现:通过根际分泌物塑造抑菌微生态,提升植物免疫力本研究发现植物发育基因可以通过对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组组装的影响来控制微生物组介导的抗病性,从而使植物能够利用微生物组编码的基因和功能。2024-03-01
-
Cell | CUHK于君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除了幽门螺旋杆菌,还有你不知道的胃癌致病因子?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被列为I型致癌物。2024-02-05
-
百趣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邓春晖教授签约仪式顺利举行2024年1月18日,上海百趣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一邓春晖教授签约仪式在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趣生物)总部顺利举行。复旦大学邓春晖教授、百趣生物CEO邓军亮等出席签约仪式。2024-01-22
-
项目文章 | 蛋白质组学:看蚕豆-小麦间作系统如何击败尖孢镰刀菌与苯甲酸的威胁蚕豆(Vicia faba L.)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豆科作物之一。但长期单作,会导致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升高,产量和品质下降。已有研究表明,蚕豆与小麦间作可有效缓解蚕豆的自毒作用,抑制蚕豆枯萎病的发生。2024-01-18
-
百趣助力乳腺癌亚型新解析,开启乳腺癌治疗新篇章!百趣提供技术服务:非靶标代谢组+脂质组学2023-11-21